从另外角度看,产品也不会只满足一种需求,产品也是在不同场景下解决方案的集合。上下班使用单车,春游出行使用单车,拿单车摆拍发朋友圈…这些行为背后代表的是一个个不同的群体。之前那句话可以再更改一下:产品连接的是不同的用户需求和不同的解决方案。两者都是集合。解决方案是一个很磨人的玩意,我们并不知道用户会否选择它。用户内心有一杆天平:共享单车在附近唾手可得,与最近的单车在1000米开外,对用户是完全不同的选项。单车距离的远近会影响需求,天气会影响需求,过去的体验也会影响。产品提供的解决方案既要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低下限,也需要考虑用户愿意为之支付的成本。这个成本可以是用户体验,也受限于各类因素。
它能简化成这个公式模型:产品解决方案-用户选择成本>用户需求互联网的产品,都能用这个公式解读,可如果模型真有那么简单,只要有产品经理即可。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确实是产品制胜,可惜当下并不是。于是运营登场了。单纯的产品并不能构建出竞争壁垒,毕竟模仿和抄袭太容易。脱颖而出的产品除了运气,还需要再多一些东西。我曾经思考过,在公式模型中应该加入何种变量,属于运营的变量。我认为运营也有简单之美,简单到使用一个变量就能概括,而不是驳杂无序。这个变量,我认为是期望。期望源于需求,高于需求。如果产品解决方案的好坏决定了发展的下限,那么期望决定了它的上限。
为什么是期望?因为产品解决的是用户基础需求,但是用户永远不会满足,用户永远会期望更多。 更多相关内容: